【中国泵阀网】
7月的几场暴雨,佛山不少道路和小区突变一片泽国。到底目前水浸黑点还有哪些呢?8月23日,记者从佛山市水务局获悉,根据刚完成的统计,目前佛山(未含顺德区)还有黑点149个。
佛山的排水管道还能如何改进呢?《佛山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到,“十二五”期间佛山市排涝工程投入达76.09亿元。市水务局局长韦奕铨昨日接受本报独家专访,他表示,未来五年佛山的地下管道建设将有大突破,将大大减少水浸街情况的发生。
名单:去年五区155黑点 今年四区还有149黑点
据市三防部门介绍,7月下旬,各区三防部门已对全市水浸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目前全市(未含顺德区)水浸黑点共149个,其中禅城区49个,南海区56个,三水区20个,高明区24个。统计参照标准为近年历次暴雨造成的满足受浸水深30厘米以上或受浸时长超过30分钟两个条件之一。
在禅城区的水浸黑点统计中,记者发现如人民西路两侧慢车道、金澜南路棉纺厂一带、五峰四路、镇中路和雾岗路交汇、海三路等,都是水浸黑名单的“常客”,水浸原因大多为“进水管堵塞、管道淤塞”。今年被媒体热炒的港口路、兆祥公园等新地点,也第一次上了“黑名单”。据分析,港口路是由于方渠淤塞、管道有树根、堵塞,进水口偏小,路面下沉、施工单位施工不规范等原因,而兆祥公园水浸则因“方渠未接通”。
据悉,去年全市五区一共有155个水浸黑点,今年不计顺德区就有149个黑点,难道是治水成果不明显?佛山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冬喜表示,不能用数字来评判,因为水浸黑点的统计受到降雨量、统计时间等多个客观因素影响,而且整治是长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
措施:冬季下水道清淤 雨前内河涌预排
“目前地下管道的清淤工程都列入到冬修水利的范畴,在每年10~12月进行,由各区统计上报水浸黑点,再由市政部门进行相应的清除工程。”韦奕铨说,去年年底佛山就投入了2000多万元用于地下管道的疏通。
此外,三防部门在接到气象台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时,就会安排相关人员先预排内河涌,降低河道水位。陈冬喜表示,瞬时强降水经过地下管网后排入内河涌,有利于缩短管道排水的时间。
目标:老城区标准变20年一遇
韦奕铨介绍,目前佛山大部分排水管网一般可以抵御每小时80毫米的雨量,若上升到100毫米/小时,还可以勉强排干。但是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容易形成内涝。“旧城区都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去设计市政管道,部分新安装的管网则按照十年一遇暴雨24小时排干的标准去设计。”
目前佛山组团城区地下排水管道总长近1万公里,相当于100多条“一环”的总长度。韦奕铨坦言,旧区水浸街压力更大,关键是地下系统一直未受重视,管网改造未跟得上城市建设的步伐。目前根治内涝的良方就是置换下水管道,“‘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就是基本完善管网,2015年目标,禅城原城区、桂城、乐从、北滘、大良达到20年一遇暴雨1天排完且不致灾标准。相对而言,禅城区的难度较大,尽管如此还是要按照规划分区分片逐年置换。”韦奕铨说。
隐忧1:野蛮施工淤泥堵水道
单从规划本身而言,佛山五年后的城市排水必将出现质的飞跃,但能否实现,水务部门也说出了其中的隐忧。
据三防部门的调查结果,工程施工不当造成市政排水系统的堵塞或损坏是水浸黑点出现的重要原因,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市政排水系统造成损坏,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对排水系统进行整治,导致水浸严重。如佛山一环建设完工后,未对排水系统进行清疏整治;广三高速扩建工程、三达路北沿线工程施工及部分截污工程施工不当,导致木棉涌河道变窄、涌底淤积,严重影响木棉涌排涝能力,造成三水区西南街道多个路段水浸加剧。
隐忧2:排水管网“经络”已老化
“城市排涝这方面,现在还是个难点”,韦奕铨表示,目前老城区的城市管网大多数是破旧不堪,老化很严重,改造旧城区下水道管网的压力很大,按照5年规划只能逐步推进,要有显著效果也不大可能。
三防部门介绍,随着城镇化进行的加快,城镇排水管网排涝标准不能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另外,排水管网及部分路段排水管口设置不合理,导致排水不及。如罗村中心城区甘坑隧道排水管与河涌水相连,大暴雨时河涌水倒灌回隧道,造成隧道路段出现水浸,水深达90厘米。
隐忧3:不重视地下系统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政府对地下系统的重视程度。韦奕铨表示:“目前城市的发展,都是建了房,但是不重视地下系统。”
据知情人士透露,虽说规划提及五年投入超过70个亿,但能否实现还是另一回事。“每年水务部门都是做改造计划,上报有关部门安排资金,但是效益都不明显。坦白说,政府部门如果财政紧张,都愿意把钱用在短期能看到成效的地方,这种地下系统,往往就被搁置了。”
”欢迎转载中国泵阀网-中国阀门网-阀门网文章,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