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 求购 企业 招商 新闻 技术

服务热线:0571-85176250

最近热门“产品"搜索关键词

风电业整合趋势凸显 龙头企业有望获益

发布时间:2011/11/10 13:50:00     源自: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34次    

中国泵阀网

  或因两家风电龙头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前三季营收、净利润同比均现下滑,市场散发出“风电产业寒流”之说。就此,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表示,风电制造业的激烈竞争将迎来兼并整合时期,风电市场也会进一步向大型开发商集中。
  
  据了解,截至2010年,国内80家风电整机企业中,排名前三位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汽在国内的总计市场份额已高达56%,而排名前十的企业总计市场份额达到85%,而剩余的60余家企业仅仅占有3.9%的市场份额。
  
  在当前行业不景气和整合大趋势下,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退出,还有一些毫无优势的企业也正在酝酿着趁早退出。“市场优胜劣汰苗头凸显,经过大浪淘沙,最终整机企业保留在8至10家是比较合理的水平。”国内一家知名风机制造商老总在2011年北京风能站现场如此预测。
  
  “危机,之于弱势企业是‘危’,而之于华锐这样有着强大技术优势的企业,则是‘机’。”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对目前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评论说。
  
  技术不达标、资金链缺乏的多数中小企业即将面临淘汰或兼并的命运,而像华锐风电这样的龙头企业则将从中受益。虽然龙头企业前三季度的业绩出现下滑,但其基本面和综合能力依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相信龙头企业在行业整合及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转型过程中,将为中国风电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担负应有的责任。
  
  10月19日,《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正式发布。该路线图设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2030和205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亿、4亿和10亿kW,成为中国的主要电源之一,到2050年,风电将满足国内17%的电力需求。未来40年累计投资12万亿元。
  
  面对广阔的增长空间,以华锐风电为首的各大风电厂商都在铆足力气,加快技术创新脚步,期望以技术优势赢得市场认可。
  
  各大企业都纷纷推出大容量机型,不断推进风电机组的大型化。据悉,拥有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6MW风机的华锐风电在此次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重点介绍了其SL6000风电机组,并透露,10月8日,其生产的中国首台海上6MW风力发电机组已在江苏省射阳县临港产业区完成吊装。此外,10月20日,湘电股份宣布其5MW直驱风机在荷兰成功并网发电,华仪电气近日也公告称其拟将近期增发所募资金用于开发6MW风机。
  
  此外,国内风机制造商也注重从多方面寻求技术突破与质量保证。湘电新研发的电励磁风力发电机目前已经完成机型试验,将于年底投产,目前已接受订单开始准备量产。而华锐风电获得了德国劳埃德船级社(GL)向其SL1500/82机组颁发的A级设计认证证书,成为国内首家获得GL A级认证证书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
  
  风电:好“风”还须凭借力
  
  “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亿、4亿千瓦。到205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满足国内17%的电力需求。2020年后,国内风电价格将低于煤电的价格,国内现行的风力发电补贴政策将逐步取消、退出。”在201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我国首部《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以下简称《路线图》)正式发布。
  
  《路线图》为中国描绘了未来风电产业发展的蓝图。在人们为之振奋的同时,世界第二大风能展会期间发布的《中国风力发电评价体系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则为我们泼了一盆冷水。《研究报告》指出了中国风电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生产过程质量保证不完善、风电机组性能不稳定、并网适应性较差、运维和技术服务能力跟不上、风电场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较低、缺乏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单纯的价格竞争有导致“低价低质”的风险等。
  
  发展隐患不断,犹如一颗颗地雷,风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的中国不得不面对过快发展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何从快到稳、从大到强无疑是制约目前风电发展的一个瓶颈。
  
  投资速度风驰电掣
  
  在甘肃酒泉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集中布局了32个大型风电场,总装机规模高达500多万千瓦。平均20平方公里就有1个10万千瓦风电场的酒泉只是中国风电发展的一个缩影。蒙东、蒙西、甘肃、新疆、东北、河北、江苏、山东八大风电基地建设先后展开。到今年底,除西藏以外,全国都将拥有风力发电。
  
  “十一五”期间,中国风电吊装规模连续5年翻番增长,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风电设备产能同样跃居世界第一。到2010年底,全国装机容量已经突破4400万千瓦,风力发电5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4%。尽管去年以来增速放缓,但中国风电产业的长远发展仍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路线图》预测,从2011年到2050年,风电开发带来的累计投资将达到12万亿元。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明确表明继续推进风电的规模化发展。”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李俊峰表示。与此同时,2010年国家审计结果表明,风电企业的主要代表中国央企的风电企业或资产普遍赢利。随着风电设备单位投资水平下降、风场选址水平提高,以及风电机组效率提高,风电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风电制造业的激烈竞争必将迎来兼并整合时代,风电市场也会进一步向大型开发商集中。
  
  在中国的风电市场,以央企为代表的运营商正在成为绝对的强势力量。成立时间并不长的风机制造商国电联合动力依靠龙源电力,迅速跻身国内前三名。大唐集团也收购了华创风能70%的股份,中国最大的两家风电开发商都有了自己的制造企业。大唐新能源风电副总经理胡国栋在201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表示,中国风电产业的纵向整合正在发生,即下游的风电场运营商正在收购上游的风机整机生产公司。这种整合将有利于风电场和风机生产商更直接的沟通,风电场可以直接把自己的需求告诉风机制造商,使得风机制造商有针对性的研发及生产,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和风机质量。
  
  运营质量亟待提高
  
  然而,世界第一风能大国的光环却不能掩盖中国风电发展质量的相对滞后。来自国家电监会的公开报告显示,仅酒泉地区今年以来各风电场发生电力设备故障就达35次。其中,电缆头故障造成集电路跳闸21起,保护插件故障造成设备跳闸或开关拒动5起,其他故障9起。以上故障中,引发大规模脱网的事故有4起。
  
  “最近中国风电设备发生的事故比较多,暴露出风电企业快速发展中的问题,也暴露出行业管理方面的不足。很多发生的问题都是在不同企业之间重复发生。有鉴于此,能源局将对风电设备质量问题进行监管,针对企业更换风电机组重要部件,也要逐步建立相关评价体系。”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称。
  
  与投资建设的风驰电掣截然不同,风电的运营质量难以望其项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中国风电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在技术、可靠性和开发水平上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值得我们思考。国内风电机组的低价也给机组性能和质量保障带来了问题。
  
  对此,中投顾问公司高级顾问李胜茂接受《国企》记者采访时指出:“出台18项风电技术新标准、对风电设备质量加强监管、建立事故报告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国家在调控风电发展节奏。换句话说,现在进入了从迅猛发展到稳定增长、从过分重视规模和速度转向质量和效益的整治阶段。至少得保证前期4400万千瓦产生实际效益,从产能变为产量。”
  
  “从一定程度上说,风电发展前景,决定于行业监管水平。”李胜茂向记者表示,“风电快速发展中存在很多乱象,只有先立规矩才能实现质量效益与规模速度的兼顾。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一定要标准先行、监管先行。绝不能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路。”
 

”欢迎转载中国泵阀网-中国阀门网-阀门网文章,谢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