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泵阀网】
“北京城区目前基本还是雨水污水合用系统。生活污水如果带有病毒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细菌,很可能会传播到污水所到之处。污水不仅是传播疾病的载体,也是污染河湖的原因之一。”北京水利学会顾问刘延恺建议,尽快在城区建立起完整、独立的污水排放和收集系统,切断污染河湖源头和疾病的传播途径。污水不再流入河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河湖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的发生。
日前刘延恺提出尽快完善北京城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的建议。建议中说,北京城早从明朝开始,就建有较完整的排除雨水的下水道系统。解放后,新建和扩建了大量排水工程,但是这些排水工程大多是雨水污水后合用。虽然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配套修建了截流污水的排水干管使一部分地区雨污水实现了分流。但是,由于工程系统不配套,仍然严重存在着雨污水分不开的问题。
据刘延恺介绍,现在北京城区改造地上的建筑多,像独立的雨污水管线基本还没有动,有些小区可能建成雨污分流系统,雨污水在小区内可能是分流的,但分流的雨污水流出小区没多远,流到某一截口还是汇成一股水,排进河湖里。如果新建小区雨水能利用起来,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再利用起来,不但减轻了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压力,还能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1998年以来市政府加大了治理污水的力度,全市正按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配套建设管线系统。但是,已建的排水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排污系统,遇有降雨仍然有大量污水溢进入河道。例如北土城沟虽经治理,但水质仍有可能再被污染,甚至城市中心部位的菖蒲河公园也是如此,由于没有单独的排污管线,如果在没有清水补给的情况下,时间一长水质就有可能变差。所以,彻底解决“雨污分流”,建立独立排污体系非常重要,如与非典联系起来,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北京市区的排水管线,有新建的正规管道;有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砖涵;有利用古代输水河道、护城河加盖板改造的暗沟,污水和雨水不可能完全分开,必须进行彻底改造。刘延恺认为,实现彻底的“雨污分流”需要规划、市政、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协调,有大量的地下建筑物的调查工作要做,工作难度很大。但相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协作下是能够解决好的。
从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的角度考虑,从环保角度考虑,实现“雨污分流”势在必行。
”欢迎转载中国泵阀网-中国阀门网-阀门网文章,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