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 求购 企业 招商 新闻 技术

服务热线:0571-85176250

最近热门“产品"搜索关键词

深圳兴建排涝泵站市内涝面积减少

发布时间:2011/7/8 10:00:00     源自:亚洲泵网     浏览次数:12次    

中国泵阀网

    近三年,深圳市新建大小排涝站近30座,总抽排能力提高了近300立方米/秒。尤其是衙边涌泵站、共和泵站和公明泵站,建成后使深圳市西部片区的内涝程度显著减轻。在河流治理、大型排涝泵站建设的同时,市三防办组织实施了200多项防洪排涝紧急修复工程,使100多个区域消除或减轻了内涝灾害。深圳市内涝面积在三年内由140多平方公里下降为80多平方公里,城市整体防洪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近年来,深圳市兴建了一批重点排涝工程,为减少城市内涝面积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1、罗雨泵站工程  
  罗湖小区是深圳城市建设的开山之作,排水设施标准较低,地势低洼,建成之初人口密集、商业发达,但“逢雨必涝”。为有效改善内涝问题,水务部门采取“围起来、抽出去”的办法,于1995年4月开工了罗雨泵站工程,泵站排水控制面积6.29平方公里,设计排水流量48m3/s,总装机容量3780千瓦。工程于1996年5月竣工。此后,深圳这一“黄金小区”从此风雨无忧。特别在次年“9710”号台风正面袭击时,罗湖小区24小时降雨高达218毫米,罗雨泵站全数启动,小区未发生内涝,交通正常,居民生产生活未受影响。 
  2、宝安燕罗排涝泵站工程 
  松岗燕川、罗田社区位于深圳西部、茅洲河岸边,这片土地因为地势低洼,逢雨必浸。在2006年“6·09”、“7·16”及2008年“6·13”、“6·25”等多场暴雨中,燕罗片区不少地方水深达1.5-2.0米,损失惨重。深圳市政府于2008年7月决定加快实施燕罗片区防洪排涝工程。工程于2008年11月13日正式开工,水务部门立下军令状,争分夺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只用了半年时间,于2009年5月13日就完成泵站主体工程并抽水,抽排能力达到24m3/s总装机容量达到1800千瓦,从此改变了这一片区“逢雨必浸”的局面。 
  3、宝安衙边涌排涝泵站工
  
  沙井街道衙边涌与茅洲河下游段南侧相连,受珠江口潮水顶托影响,衙边涌片区3.25平方公里范围“逢雨必淹”,灾情十分严重。为保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决定全资建设衙边涌排涝泵站工程。工程于2009年1月15日开工,水务部门急人民之所急,组织开展工程建设攻坚战,在四个月时间内大力协调解决了几万平米的建设用地问题,完成1.8亿元工程投资,确保工程于2009年5月按期投入试运行,及时发挥了工程实效。经历了2009年“5·23”、2010年“5·7”等多场暴雨及“拉莫非”、“凡亚比”等台风的考验,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衙边涌河防洪能力大幅提升至百年一遇标准,让松岗燕罗片区3.25平方公里告别了“逢雨即涝”的历史。 
  4、公明片区排涝泵站工程  
  公明片区由于地势低洼以及茅洲河水位的顶托,长年受雨水洪涝灾害,群众和企业苦不堪言,尤其是2008年“6·13”特大暴雨造成公明片区严重内涝,20多平方公里范围几近一片汪洋,造成惨痛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市政府决定立即启动该片区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并在2009年雨季来临之前初步建成具备防洪排涝功能。公明片区排涝工程新建泵站3座,其中马田河泵站设计抽排流量32.62m3/s、上下村泵站设计抽排流量30.71m3/s、马山头泵站设计抽排流量12.41m3/s,3座泵站联合作业,组成一个排涝系统,总设计排涝流量75.74m3/s。工程于2008年8月1日如期动工兴建,经过9个月的紧张施工,于2009年5月1日进行了调试验收并实现了排洪功能。经过2009年、2010年两个汛期检验,泵站使用正常,有效解决了公明街道西北部“大雨大涝、小雨小涝”问题。

”欢迎转载中国泵阀网-中国阀门网-阀门网文章,谢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