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泵阀网】 数月前,影响中国七成电力供应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就已经由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可是至今两个月过去,这份争议不断的标准依然未能正式面世,成了一个“晚产儿”。 这项标准曾于2009年6月在环保部官网上公布标准征求意见一稿,并于今年1月发布征求意见二稿。 “二稿”不仅第一次提出了大气汞的污染控制标准,而且各项污染物排放标准均比一稿严格,烟尘、SO2、NOx等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为世界最严格,对老电厂的脱硝改造达标排放日程也相应提前。 不过,“史上最严”标准一经发布就引发了业界的激烈讨论。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3月份高调宣布新标准即将颁布之后,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随即便在媒体上撰文强烈反对,称此标准对于电力工业的影响相当于“9级地震加海啸”。 此前业界曾有传言称“二稿”很有可能在最终发布前进行大量的妥协和调整,而环境保护部总量司大气处处长吴险峰接受采访时则表示,环保部会对征求意见稿做一些“小的技术性的调整”,但总体上不会放宽标准要求。 那么,为何2个多月过去,新的火电标准还未能出台?新的火电标准究竟仍存在哪些争议?这些争议的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争议脱硝补贴 据业界人士透露,火电排放新标准迟迟不出台,是因为与此相对应的脱硝补贴标准还没有最终在相关部门通过。 所谓脱硝,是指去除火电发电过程产生的硝烟(气),也即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和消耗臭氧的重要因子。 在今年一月公布的二稿中,提出了100mg/m3的“世界最严”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不仅比美国现行标准低35mg/m3,甚至只有欧洲现行标准的一半,被认为与“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把脱硝列入国家减排目标相呼应。 中国期望通过脱硝电价补贴政策激励电厂实施脱硝。“十一五”期间,中国就曾以每度电0.015元的脱硫电价加价来激励电厂实施脱硫,并初步建立了一套监管、惩罚机制,极大促进了“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行业脱硫工作的开展。 相关的脱硝电价补贴政策方案,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电联等单位研究起草,经过多次讨论,本报了解到,最终的补贴标准可能为每度电0.012元。 环保部方面认为,脱硝补贴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厂脱硝的积极性,促进脱硝工作的开展,以完成“十二五”的氮氧化物减排10%的目标。 但据王志轩对火电脱硝的测算,如果要实现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现役7.07亿千瓦火电机组中,约有94%、80%和90%的机组需分别进行除尘器、脱硫和脱硝改造,改造费用共2000亿~2500亿元。 再加上“十二五”新增火电机组可能达2.5亿千瓦,环保设施因标准提高增加年运行费用900亿~1100亿元,如果不含现有的每度电0.015元脱硫电价补贴,折算电价每度电应增加0.02~0.025元。这一数字明显高于草稿中的0.012元/度补贴标准。 中电联另一位官员更是提出,过高的脱硫、脱硝使发电机组变得不经济,运行费用不断提高,环保效益变差。该官员更进一步提出,按照二稿标准,电力机组被要求100%脱硫脱硝之后,非电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污染才是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所在。 而据一家国际环保组织的统计,中国由于空气污染引发的过早死亡以及疾病的经济损失占当年经济总量的比重,已经从2003年的1.16%提高至2007年的7%。该组织认为,这些损失并未反映在煤炭使用成本之中,而是长期以来由全社会分担了。 ”欢迎转载中国泵阀网-中国阀门网-阀门网文章,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