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泵阀网】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大佬之间的“恩怨情仇”由来已久,其实又何止如此,看看腾讯与360间或就会发生的“口水战”,在当下国内的竞争性领域,似乎这种零和博弈已成为企业间商战中的习惯性选择。但在产品与技术处于同构且竞争强度极大的市场条件下,各种“内斗”无非是起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事实上,在中国企业之间,要形成“非零和”的双赢或多赢局面,从目前看还很遥远。不过,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日前在微博上回应“行贿门”中的一些言词,似乎应引起多一些的思考。 向文波在微博中表示:现在市场竞争环境非常恶劣,竞争完全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当公众赋予的权力被人用来谋取私利并参与竞争时是多么的肆无忌惮,民营企业不惧怕竞争,但确实要警惕权贵资本的无情打压啊!” 目前,承受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中国制造,面临着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产业“回流与再转移”的外部环境。在国内,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所释放的正能量正在持续弱化。如今,在工程机械行业,冷清的市场与过剩的产能之间反差强烈。事实上,在整个装备制造业,“如何挺过寒冬”几乎让每个经营者眉头紧锁,难以释然。如果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打击是造成今天局面无法避免的主因的话,那么,长期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路径选择方面是否也值得深刻反思呢? 众所周知,中国装备制造业是国有企业占有高权重的产业体系,这是几十年所沿袭下来的,尽管期间进行过多次的企业改革。正是由于属性的关系,其发展选择方面与宏观面基本吻合,也就是靠“投资拉动”。当今天技术红利日趋穷尽,即使以市场也换不到技术时,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的“空心化”的确是一个既现实而又无解的难题。“有能力时没动力;有动力时没能力”。这几乎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无法摆脱的制度性转型悖论。 应该说,积极引入富于进取精神,勇于探索、创新且潜力巨大的民营资本进入,用以改变并丰富原有单一的组织结构,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产业而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这也是政府部门推出并逐步实施“新36条”的主要诉求。 不过,被寄予厚望能接棒“四万亿”的民间资本似乎反应并不热烈。于是,在无法忍受GDP破“8”的背景下,“8000亿”又适时出台了,其中还包括两个年内全行业亏损的钢铁项目。据悉,近来各地竞相出笼的“保增长投资计划”已经达到了17万亿。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这是不可持续的,问题暴露得很明显。”那么,数量多达30万亿的民间资本除了成规模的流出外,何以无法被“激活”呢? 由于属性的关系,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确享受着众多的公共资源,尽管国民并没能得到多少本应得到的“国企红利”。此外,国企享有的税收等诸多政策优惠也明显多于民营企业。如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权力过度施用,而市场的基本原则得不到尊重,资本的避险功能自然会发生作用。而一旦“权贵资本”施暴于产业领域成为一种常态的话,那么,“新36条”不会只是一种摆设了吧! 一位三一重工的高管曾说过:“我们就像是后娘养的。”乌呼哀哉!如果体量如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都发出如此感叹的话,那么,中国装备产业需要的就不仅仅是反思这么简单了。 股市回到“1”时代是因为失去了信心;民间资本对进入相关产业领域的迟疑也是同理。
”欢迎转载中国泵阀网-中国阀门网-阀门网文章,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