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泵阀网】 近期,《南方周末》一篇标题为《欧洲人说:“谢谢中国”,中国游客扫货全球》的报道引发经济界人士诸多思考,特别是在“缺乏世界性高端品牌”这一点上,道出了中国制造企业几多无奈。 中国制造业产品虽然已经席卷全球,但在包括国人在内的世界消费者心中,依然无法摆脱“低成本+低利润+低附加值=廉价产品”的印象,更遑论品牌。 然而正如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所言,“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品牌建设便无从谈起”。中国制造的低成本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创造了辉煌和奇迹,一方面却作茧自缚,让大多数企业陷入低端产业链中不思进取、无法自拔。 即使营业收入已达到6300多亿的制造业“航母”富士康,今年首季度经营利润也已只有0.9%,不足百分之一。虽然已经跻身世界著名高科技产品供应商行列,但富士康本身生产线上的科技含量却少的可怜,旗下也没有任何可以叫响的品牌。这似乎预示着依靠外包和代工的中国制造产业模式即将步入急流浅滩。 品牌和利润,很难说是“借鸡生蛋”还是“借蛋生鸡”。但毋庸置疑的是,消费者愿意为他们认为是重要的产品选择高于自身定位的价格。因此,中国制造需要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高端技术、精细生产和管理水平,更需要学习品牌建设的战略和管理,这样才能带来足够丰厚的利润,去实现百年企业的梦想。
”欢迎转载中国泵阀网-中国阀门网-阀门网文章,谢谢!!
|